“自主开发”不一定必须“自行开发”

2007-08-17 21:45 阅读(?)评论(0)
 

傅世枢


   
近一时期,某些权威和名校教授不断地就我国汽车自主开发发表看法,其中一些无疑是正确的,但很多是过时的观念。请看下面一些最有代表性的过时观点:

    近一时期,某些权威和名校教授不断地就我国汽车“自主开发”发表看法,其中一些无疑是正确的,但很多是过时的观念。请看下面一些最有代表性的过时观点:

    “造型缺乏中国元素”,这是一个影响非常大,却又是非常过时的观念。什么是造型的中国元素?难道我们的汽车尾灯就非得像当年的“红旗”轿车那样,发光部分变成宫灯形状?我国的各种高层建筑必须建造成像故宫“太和殿”那样的高大屋檐?十多年前人们认为公众对轿车造型的评价和审美观念等心理活动,与民族文化烙印、国家历史、社会背景、生活环境以及个人的修养有关,可是近年来随着“世界车”的出现,对上述思维活动的心理因素认识有了很大变化,已形成跨国界的审美观念。我国的产品现在已销往全世界,所以我国汽车造型必须具有“世界性”。

    目前世界各大跨国汽车公司逐渐对汽车内外造型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时尚潮流趋向达成共识,既要有自己企业一脉相承的品牌造型风格,又要符合国际时尚潮流。外部造型线条都普遍趋于简洁、流畅,因而更易于融入国际市场。

    “ 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这是某些专家和名校教授提出的一个观点,他们认为,“作为一个纯中国品牌,应该是从品牌到设计研发都标上中国人的名”。表面上看,这种观点似乎是正确的、爱国的,但仔细分析发现,持这些观点的人根本不了解当代国际汽车的主流开发方式和生产组织的模式;他们不明白什么是专业化生产和走联合发展的道路;他们不知道构成汽车的“黑匣子件”、“灰匣子件”和“白匣子件”分别为何许物品和如何开发;他们也不清楚跨国汽车公司新开发的汽车中“自制件”与“配套件”的比例关系,即“自制率”为几何。

    汽车本来是世界第一大宗商品,它的开发、生产乃至销售,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必须从产品如何占领市场和获得利润来讨论开发。然而有些人却偏偏要把汽车产品开发罩上意识形态迷彩,背离世界汽车开发主流,并提出狭隘的民族主义口号。现在,汽车产品的全部或部分委托设计已是当代世界性的发动机、汽车开发潮流。本土企业如果不能适时地与国际接轨,自然难以了解国际新法规动向和各种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事实上,我国所主张的是“多元文化”,主张“自主开发”和集成创新,并不强调必须“自行开发”或“独立开发”。
只有弄清一些关键词的含义,才能分清是非。按最新出版的汉语词典解释:所谓“自主开发”,就是自己做主开发。这既可以是完全由自己做主,亲自开发;也可以是自己做主,指挥他人(包括外国人———下同)开发或是以我为主与他人联合开发。关键词是“自己做主”。而“自行开发”就是自己进行开发,不依赖别人。

    汽车产品(包括整车、各重要总成和零部件)的“核心技术”就是:对汽车产品的性能、功能和制造能起主导作用的技术。可以理解为它是采用了诸多新技术的整车或是重要总成的“总体设计技术”、“法规技术”和“竞争技术”。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便无法开发生产出当代汽车。必须强调的是,“核心技术”通常总是针对整车或整机(重要总成)来讨论的,例如:即使掌握了发动机的整机开发技术,而没有掌握乘用车的整车“总体设计技术”,那也不能称做是掌握了乘用车开发的“核心技术”。只有掌握了整车的总体设计技术、“法规技术”和“竞争技术”才能认为是掌握了乘用车开发的“核心技术”。对于不具备的“核心技术”,既可用产品许可证贸易方式花钱购买跨国公司的现有车型、机型,也可“买断专业设计公司的现有技术”或是与专业设计公司联合开发,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的汽车企业,才不会受制于人,才有可能获得较高利润。

    “核心技术”可分为“产品技术”和“生产制造技术”。目前汽车业界一提“核心技术”,普遍讨论的是“产品技术”,完全忽视了生产制造技术的重要性。其实,从投资上来看,开发平台(Platform)全新的乘用车时,用于“产品技术”的投资仅为“工艺投资”的八分之一至十分之一。可见“生产制造技术”的重要性决不亚于“产品技术”。

 

   阅读(?)评论(0)
上一篇: 该日志被锁定 下一篇:该日志被锁定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